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—2024))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。新国标对电瓶车车速限值、防止火灾阻止燃烧、塑料材料使用比例、整车质量、防篡改等多个角度的全面革新。
新国标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。针对超速问题,规范明确“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/h”,并创新性引入“超速断电”机制——当车速超过25km/h时,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,彻底杜绝通过改装控制器突破限速的可能。
在防火阻燃方面,新国标对电气系统、电池仓等核心部件提出“升级版”要求:电气回路需通过针焰试验,电池仓外壳阻燃等级提升至V-0级(离火即灭),同时将塑料件总质量占比严格限制在整车质量的5.5%以内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何鹏林指出:“塑料件占比过高会加剧火灾蔓延速度,新规将明显降低充电或行驶中因短路引发的火灾风险。”
防篡改设计是另一大亮点。新国标禁止生产企业预留任何改装接口,并要求电动机、控制器、蓄电池等核心部件实施“唯一性编码”管理,确保车辆从出厂到报废的全链条可追溯。此前,市场上“解限速”“换大容量电池”等非法改装行为屡禁不止,新规的实施将彻底封堵这一灰色地带。
在强化安全的同时,新国标通过技术指标优化推动产业升级。针对用户关注的续航问题,规范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整车质量上限从55kg提升至63kg,为搭载更大容量电池提供空间。据测算,这一调整可使电瓶车续航能力提升约20%,满足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出行需求。
智能化成为新国标下的重要发展趋势。规范明确鼓励企业为车辆配备智能导航、防盗报警、电子围栏等功能,并预留车载数据接口,为未来接入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奠定基础。例如,小牛、九号等品牌已推出支持OTA升级的智能车型,可通过APP实时监测电池状态、定位车辆位置,甚至联动交警部门打击盗窃行为。
电瓶车是一种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,具有脚踏骑行能力,能实现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自行车。它结合了传统自行车的便捷性和电动助力的高效性,既可以在平坦道路上轻松骑行,又能在爬坡或长距离行驶时减轻骑行者的体力负担。自第一台电瓶车生产面世到现在二十余年间,电动自行车慢慢地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交通工具。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披露的数据,截至2022年末,中国电瓶车社会保有量已在3.5亿辆左右。
中国是全球最大电瓶车市场。根据Market Research、MotorCycles Data等数据统计,目前全球两轮电动车生产的领先厂商均集聚在中国、日本以及印度等地区,由于电瓶车在两轮电动车中占绝大部分,因而可以推断得出亚太地区是电瓶车生产和销售的核心区域,其中,中国由于起步较早,占据电瓶车生产以及出口的领军地位。
新国标的实施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,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——预计到2025年,CR5(前五名企业市场占有率)将从目前的45%提升至60%。
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表示,新国标通过优化电瓶车的防火阻燃、塑料占比等技术方面的要求,降低火灾事故的风险,减少非法篡改行为,减少因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。
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《中国电瓶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
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、投资可行性研究、产业规划、园区规划、产业招商、产业图谱、产业大数据、智慧招商系统、行业地位证明、IPO咨询/募投可研、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、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。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,请注明资料来源(前瞻产业研究院)。
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【前瞻经济学人APP】,还可以与500+经济学家/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。更多企业数据、企业资讯、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尽在【企查猫APP】,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。